在湖湘大地的西北部,沅陵,宛如一颗生态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里,不仅有广袤的森林、秀美的山水,更有一群特殊的“历史见证者”——古树名木。它们犹如一部部活着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也成为了沅陵这片土地上不可磨灭的绿色印记。
千年银杏王 村庄的守望者
深冬,当寒风吹拂着沅陵县杜家坪乡木王村的每一寸土地,刘家组公路边的那棵“银杏王”却依旧傲然挺立,似一位坚毅的老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古老的湘西村落。这棵银杏树龄已逾 1300 年,岁月在它粗壮的树干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丝毫未能削弱它蓬勃的生命力。其树干笔直,直插苍穹,需十多个成年人方能合抱。枝繁叶茂的它,树冠如同一把巨大的绿伞,覆盖面积超过 500 平方米,即便在方圆数十里之外,也能望见它那雄伟的身姿。
最令人称奇的是,在银杏最低的树枝上,竟寄生着一棵矮小的棕树。数十载光阴过去,棕树依旧宛如巨人庇护下的幼童,依偎在银杏的怀抱之中,为这棵千年古树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奇幻的色彩。对于当地村民而言,这棵银杏树早已不仅仅是一棵普通的树木,它是村民们心中的树神,是庇佑村落平安、家族兴旺的象征。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成长,承载着他们深深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
回溯历史,这棵银杏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动人的传说。战国时期,一支游牧民族为躲避战乱,在首领的带领下向南逃亡。首领分发白果种子,叮嘱族人以此为标记,以便战乱平息后寻回族民。其中四个家庭辗转来到如今的木王村,在此落地生根。从最初的“流家”,寓意流动的家,到南宋时期因躲避瘟疫而定居,并改姓“留家”,这棵银杏树始终屹立在村子中央,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荣辱。明末清初,刘姓等外姓人逐渐迁入,村庄日益繁荣,但村民们对银杏的敬畏之心从未改变。他们立下规矩:不准上树捕鸟,因为树是祖宗,鸟是祖宗灵魂;不准剪枝、打果,只为家族永不离散。
这棵声名远扬的银杏树,不仅是湖南省内巨大的银杏树之一,还曾荣获“湖南最美古树”的殊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地的银杏之王。如今,它已被当地政府挂牌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木,受到了最为悉心的呵护。
古树资源 沅陵的绿色宝藏
沅陵,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作为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生态资源。它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林业十强县,林地面积多达 698 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79%。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万羊山省级森林公园齐聚于此,使其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三个“国字号”生态品牌的县。
山奇水秀的沅陵,森林覆盖率高达 76.19%,为古树名木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据统计,全县挂牌古树多达 5912 株,其中一级古树 137 株,二级古树 785 株,三级古树 4990 株。这些古树犹如繁星点点,散布在沅陵的各个角落,或屹立于古老村落的村口,或扎根于深山峡谷的溪边,或隐匿于茂密森林的深处。它们形态各异,每一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官庄镇清捷河村水井边的银杏,宛如一位时光的智者,估测树龄已达 1500 年,是全县树龄最长的古树,它见证了岁月的悠悠变迁,历经无数风雨洗礼,却依然坚守着脚下的土地。杜家坪乡木王村刘家公路边的华南银杏王,以其 284cm 的胸径令人瞩目,粗壮的树干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坚韧。而借母溪乡两岔溪村塘垭组塘边的枫香,则以 45 米的树高脱颖而出,身姿挺拔,直入云霄,似要与天空试比高。齐眉界国有林场的7棵马尾松与1棵润楠合力,环绕着场部的1棵银杏,组成9棵古树群更让人拍手称绝。
保护行动 传承绿色的使命
为了让这些珍贵的古树名木得以永续留存,沅陵县林业局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全力构建起一张严密的保护网。
建立健全保护管理机制是首要任务。县林业局按照“一树一策”的原则,为每一株古树量身定制详细的保护方案,并逐一建档挂牌。如今,只需用手机轻轻扫一扫挂在树上的二维码,就能立刻获取该古树名木的编号、科属、树龄、保护等级等丰富信息,这不仅使古树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直观可感,也为精细化保护与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巡查力度是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每年,县林业局至少组织两次以上专人对古树进行巡查,仔细查看古树的生长态势。一旦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巡查人员会立即向县绿化办报告。绿化办则迅速响应,组织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核实察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法,确保古树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针对部分古树长势衰弱、养分不足等问题,技术人员深入研究,精心制定抢救复壮方案。定期为古树改良土壤,通过科学施肥为古树补充养分,增强其生命力。同时,增设保护设施,为古树创造一个宽敞、适宜的生长空间,让这些古老的生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生态画卷 古树与人文的交融
在沅陵县林业局的不懈努力下,全县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和周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曾经杂草丛生、土壤贫瘠的古树生长地,如今已变得整洁有序、土壤肥沃。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公众保护、爱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如今,在沅陵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人们谈论起古树,眼中满是敬畏与爱护之情。
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那 137 棵 500 年树龄以上的古树,尽管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岁月,却依旧枝繁叶茂,苍翠挺立。它们如同岁月的坐标,将古树四周装点得古色古香、生机盎然。每到节假日,总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古树下驻足仰望,感受着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独特魅力。
一株树,一片天;一方水土,一抹翠绿。沅陵县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不仅仅是对自然资源的守护,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随着信息化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精细化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古树名木将在沅陵这片土地上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们将继续用挺拔的身姿,为人们勾勒出一幅幅绿水青山的秀美“生态画卷”,续写着一个又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传奇。
一审:李 琳
二审:唐圣利
三审:刘纯意
来源:沅陵县林业局
作者:苏春生 全新
编辑:李琳
本文为九游网址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