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芸庐往事-九游网址

来源:沅陵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潘一燕 编辑:李琳 2024-09-10 15:51:03

也许是因为我在芸庐住过多年吧,近来便有意识地关注了它的过往信息。我想知道:作为沈从文故居的芸庐,从1933年建成到我们1952年住进之前的近二十年里,沈家的什么人在这儿住过?后来他们又去了哪里?

沈从文兄弟姐妹九人(他排行四),夭折四个,只有五个长大成人:大姐沈岳鑫、大哥沈岳霖(沈云麓)、二哥沈岳焕(沈从文)、弟弟沈岳荃(沈荃)、九妹沈岳萌。他们的父亲1930年11月病故,大姐生于1895年,成年后即出嫁,故均与1933年修建的芸庐无关。

微信图片_20240910153521.jpg

沈从文是个孝子,虽打小就在外闯荡,却不止一次地把母亲和小妹接来同住。他提议建芸庐的初衷也是用于有病的老母亲安度晚年和兄弟姐妹聚会,并承诺由自己筹资,大哥操办。

芸庐之所以选址沅陵,一是因为沈从文对他的“第二故乡”——沅陵的偏爱;二来老家凤凰地方政府因沈从文偏左的政治倾向,他已被怀疑是“危险人物”,比较而言沅陵较为安全。

在大哥沈云麓紧锣密鼓的运作下,芸庐当年就建成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本应来此安度晚年的母亲却一病不起,还未来得及入住芸庐,就于1934年2月13日在凤凰老家去世。

微信图片_20240910153447.jpg

大哥沈云麓,1897年出生,1970年4月18日去世。因其长相和性格均异于常人,沈从文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以调侃的语气描述他,使其几近漫画人物,大哥却不愠不恼,这大概也是一种兄弟情深的体现吧。实际上他也不是无能之辈,只是与两个弟弟比起来,稍显逊色而已。

沈家是军人世家,他们的父亲亦行武出身,1912年因竞选省议会代表失败而出走北京,1915年参与密谋刺杀袁世凯走漏了消息,逃亡关外12年。长兄如父,沈云麓担当起了部分父亲的责任。1919年,身为长子的他北上关外千里寻父,历尽千辛万苦,1923年终于在热河的赤峰寻得了父亲,伴其回到湘西家中,成就了一件大事。因为两个弟弟均在外工作或从军,他就在家侍奉父母,直到父母先后去世。

1933年在沅陵修建芸庐,沈云麓也是出了大力的。因为他从小热爱艺术,擅长书画,毕业于凤凰图画学堂,所以只在上海、青岛考察了7天,回来就能画出芸庐的设计图来,并参与实际的建筑施工,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建成的房子也是以他名字“云麓”的谐音命名,被沈从文作了点文学加工,成了芸庐而已。

芸庐建成后,只有沈云麓夫妇常住于此,所以在沈家人的口中,芸庐就是大哥的房子,称其为沈云麓故居似乎更为恰当。芸庐建成后,沈从文只来过两次,总共住了不到四个月,谓其沈从文故居,可能是从名人效应考虑的吧。

抗战时期,因了沈从文的关系,大批著名文化人士内迁途中曾先后造访过芸庐,有的还在此盘桓多日,俨然成了他们去大后方的“中转站”;当地军政要员也时有来访,更不用说弟弟们来此休息或养伤、亲戚们偶尔来小住了,没有这么一位迎来送往、常年打理的人是不可想象的。

沈云麓为人实在,乐于助人,遇到志向远大的年轻人更是会解囊相助,故而口碑奇好。因在凤凰县和平解放时立了功,解放后受聘为凤凰县人民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委员、湖南省文物委员会委员等职。

上世纪50年代,沈云麓离开芸庐回到老家凤凰县,租了一个小院子,在家乡从事文物的征集和整理工作。他对当地文物界贡献很大,抢救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每月工资100多元,这在当时,已算高薪了。

可惜好景不长,作为凤凰县的文保权威,他在文革一开始的“破四旧”运动中就被打倒了,家被抄,所藏文物被掳走;随着运动的深入进行,老人终于没有抗住这没完没了、令人不解的各种折腾,1970年4月去世,时年73岁。

微信图片_20240910153457.jpg

二哥沈从文(沈岳焕),1902年12月出生,1988年5月去世。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专家,上世纪30年代即享誉文坛。其作品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可惜因为去世了,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50年代曾被封杀,当时他收到上海开明书店的来信:“你的作品已过时,凡在开明已印未印的各种书稿及纸型,已全部代为销毁”。因为承受不了来自政治的压力他曾两次自杀未遂,转而从事历史文物研究。

其主要著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80年代开始被封神,至今热度不减。

他与芸庐有关的事: 提议并负责筹资,与兄弟们在沅陵天宁山上建了芸庐;1934年1月回乡途经沅陵,在刚建成的芸庐作了短暂停留;抗战期间的1938年1月中旬,从北京撤转昆明之前,在芸庐住了3个多月,直到四月才离开。

沈从文1938年这次长住芸庐,除了与大哥和在此养伤的弟弟享受难得的相聚之外,还接待了不少转赴昆明途经沅陵的文化界知名人士,书写和构思了自己的新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他此次来沅陵途经长沙时,在八路军驻湘西通讯处,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驻湘代表徐特立会见了他,建议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作好湘西的团结抗战工作。

为此,沈从文特意在芸庐举办了一次宴会,请了不少湘西的高级军政要员,席间,他给大家讲了当时的形势,回答了在座人士的提问,坚定了大家团结抗日的决心。事后,沈从文继续在芸庐接待或致函各方人士,宣传抗日大义,敦促大家全力支持抗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稳定了湘西团结抗战的局势。

可以说,沈从文此次在沅陵居住3个多月的这一段时间,是他一生、也是《芸庐》存世近60年中难得的高光时刻,历史不会忘记。

微信图片_20240910153503.jpg

弟弟沈荃(沈岳荃),1906年出生,1951年被错杀。长得高大魁梧,潇洒帅气,枪法极好。

1922年16岁时到湘西巡防军当勤务兵,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6年在驻南昌的第三军教育团(朱德是团长)当见习排长,1927年到驻武汉的十四军当连长,国共分裂后回凤凰。1931年任三十四师第二旅第五团副团长。

1937年三十四师改番号为128师,沈荃升任764团团长,随军东下参加抗战。当年11月,128师赴浙江嘉善阻击日军第6、8两个军团。战斗异常惨烈,该师守了七天七夜,直到援军到来,但是人员损失惨重,沈荃指挥的1500人中只有120多人幸存。沈荃负重伤后被部下背下战场,昏迷了几日,先后在杭州、长沙的医院疗伤。

1938年初,沈荃回沅陵,住在芸庐养伤两个多月。创伤刚好,休养期尚未满,因战事吃紧,上级又调他到抗日前线,参加了长沙保卫战,身为团长的他,由于指挥得当,是役大捷。

抗战胜利后,沈荃调至南京国防部任少将监察官。内战爆发,沈荃不想参与,便辞去军职回到家乡凤凰。1949年11月9日,随“湘西王”陈渠珍参加和平起义,到地方政府做咨询工作,在当地租了一个小院子,每天去上班。

1951年秋,镇反运动中,沈荃和许多起义投诚人员被集中到沅陵集训,后又转到辰溪,最后被当作反革命分子判处死刑。这年的11月28日,被拉到河边执行枪决,他在河滩的草地上给自己铺了一条旧军毯,叹声说“唉!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干”。临刑前,他怒斥站在身后的行刑者:小日本和蒋公都没在背后对老子放过冷枪。”然后指着自己的脑门说:“来,站到前面来朝这儿打!”时年45岁。

1958年,他的女儿从湘西到北京,投奔伯父沈从文并认其为父。文革期间,因其身份问题,在北京待不下去了,上东北投奔了姑妈。1968年回到北京,与后来成为著名雕塑家的中央美术学院老师刘焕章结婚。因其受伤害太深,一直拒谈往事。

32年后的1983年,沈荃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被确定为起义人员,遗孀罗兰获得500元人民币的赔偿,被增补为县政协委员。1988年沈从文去世后,沈家在凤凰的老家得以修复,她被请来照看沈从文故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去世。

微信图片_20240910153509.jpg

九妹沈岳萌,1912年出生,1960年去世。是沈家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身材娇小,美丽聪明。因大姐早年出嫁,上面只有三个哥哥,因而是全家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物。

沈从文对这个妹妹特别疼爱,因自己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便想在妹妹身上弥补这一遗憾,因而不管自己在哪里工作,都把妹妹带在身边,而且尽力给她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希望把她培养成林徽因式的新女性、才女。无奈妹妹因小时未受过正规的教育,基础太差,被哥哥逼着学习法语、英语,实在是勉为其难。在沈从文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里,九妹行为举止已似新女性,却没学到多少知识,反而养成了不少毛病:自命清高、眼高手低、用钱大手大脚,令沈从文十分懊恼。

九妹在爱情上也不顺利,因“心太高”,先是拒绝了追求她的燕京大学教授夏云;后与凤凰老乡、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北大学生刘祖春相恋。1937年刘祖春毕业时,却因拥有一腔热血,要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而毅然决然地弃她而去(后来他当上了中宣部副部长),使九妹精神受到沉重打击。

1938年4月,沈从文转赴昆明,11月张兆和带着孩子和九妹也辗转到了昆明。此时因爱情受挫的九妹整日郁郁寡欢,苦于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而迷上了宗教,一心念佛,还经常将经济已十分拮据的哥哥家里的财物拿去捐赠或施舍给乞丐和难民。

1941年8月14日,在日军对昆明的轰炸中,她所工作的西南联大图书馆被炸,在忙于抢救馆内藏书之后,返回住地时才发现,自己的房间已被小偷洗劫一空。意外的财产损失成了压垮她脆弱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疯了!

此时沈从文的写作和教学的压力、经济上的困窘、力图缓和因自己出轨造成与妻子的感情危机等等已搞得他焦头烂额喘不过气来,对疯了的妹妹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他于1943年3月5、6日连写了两封信给自己的哥哥,请求他设法把九妹接走,否则自己的家也会毁了。

接信后,沈从文的弟弟沈荃星夜赶赴昆明接九妹,看到多年未见的妹妹当时的疯癫状况令他震怒,差点用枪崩了自己的哥哥。

九妹回来后直接被送到芸庐,开始时病情有所好转,还能教当地小孩学英语,给他们讲故事。后来抗战形势趋紧,周围环境动荡,她的病情随之恶化,常常跑到街上手舞足蹈,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成为众人的笑料。为了顾及沈家的脸面,大哥只好把她锁在楼上一间偏房里,大嫂每日送上三餐。自此,九妹就整天待在那不见阳光的小屋里,孤独而凄凉,据说她为了从窗户爬出逃走,还摔断过一条腿。

1945年的一天,因房顶漏雨需要修补,大哥请来了一位走街串巷的泥瓦匠,此人无意中发现了被关在小屋里的九妹,与她进行了简单对话,使九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待到检漏的活计干完,渴望自由的九妹便跟着这位名叫莫仕进的泥瓦匠偷偷出走,到了他位于30里外乌宿的家——一条停泊在江边的破船上。多年后才被家人寻得,可是她已为人妻为人母,无可奈何了。

1947年九妹生了一个儿子后病情有所好转,孩子被莫仕进取名为“莫自来”,意思是九妹是自己跟过来的。1950年后,他们家分到一栋小屋 、几亩田地,九妹不会干农活,全靠莫仕进在干农活之余兼做泥瓦匠养家,生活十分艰难。

1951年底,在得知哥哥沈荃被杀后,九妹带着丈夫和儿子回过一次芸庐,可是此时大哥已回凤凰,大门被锁,院内空无一人,九妹在门口放声痛哭了很久。从此再未回过芸庐,也没有再见沈家任何人。

1959——1960年大饥荒时,九妹为了把本就少得可怜的口粮省给儿子,自己活活饿死了,年仅48岁。被埋在乌宿镇二酉滩头,那是埋葬纤夫的乱坟滩。

自1945年九妹离开昆明,沈从文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曾经万般疼爱并寄予厚望的妹妹了。1984年夏,九妹的儿子莫自来到北京见到了82岁、一头白发、满怀愧悔之心的舅舅,沈从文老泪纵横,情何以堪!

沈从文一直把沅陵称作他的“第二故乡”,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我的教育大部分从这地方开始,同时也从这地方打下我的生活基础。”他的二儿子说:“我发现我父亲的全部作品里,写沅陵的文字是用得最美的”。据统计,在他的作品中仅描述沅陵的内容就达十多万字。

可是,他自1938年初在沅陵住了三个多月以后,就再没有主动去过沅陵。只是在1956年12月13日随政协视察团到湘西考察时,途经沅陵,当晚住县城南岸招待所,他过河参观了城中的街道、商店,并与摆小摊的老人聊天,却未顺便到芸庐看看,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到沅陵。

1982年沈从文偕夫人回湘西,到了凤凰、吉首,还去了紧挨沅陵的张家界,却没有带从未到过沅陵的夫人看看自己向她描绘过多次的“第二故乡”。

他们此次回乡待了20多天,据说参观了很多地方,说了不少话,问了不少问题,却只字未提九妹。

九妹,是沈从文至死不敢触碰的伤疤,是他后半生心灵深处永远的痛。

1952年,人去楼空的芸庐被政府接管,分配给近在咫尺的“湖南省立沅中”(现在的“沅陵一中”)做教职员工宿舍,我家就是这时作为第一批住户入住芸庐的。



一审:李   琳

二审:唐圣利

三审:刘纯意

来源:沅陵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潘一燕

编辑:李琳

本文链接:https://www.ylxw.net/content/646843/54/14257437.html

阅读下一篇

九游网址
网站地图